扫描关注江西防汛抗旱官方微信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水利简报 >> 江西水利信息
江西水利信息2017年第11期(总第1443期)
发布时间:2017-11-01 11:27:10来源:作者:

赣府简960046号

江西水利信息

第11期     (总第1443期)

365bet体育直播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7年10月23日

今冬明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资267亿元

近日,省水利厅印发《江西省2017-2018年度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“方案”),确定总体要求、主要目标、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。

根据方案,今冬明春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66.58亿元,农民投工投劳1.93亿个,投放机械1357万台(套),完成土石方量4.25亿立方米;修复水毁灾损水利工程1.35万处,加固堤防1922公里,疏浚河道1400公里,清淤沟渠1.45万公里,水库除险加固705座;预计可新增旱涝保收农田面积78.2万亩,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84.9万亩,新增改善除涝面积91.6万亩,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.47万亩,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1.33万亩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0平方公里。

方案要求,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着力抓好“八大”防汛能力提升工程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、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、高效节水灌溉、水生态文明建设、水利扶贫脱贫攻坚等八项重点工作。

方案要求,各地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创新组织发动机制,健全多元投入机制,创新建设管理模式,创新运行管护机制,强化督导检查考核,保障全面完成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。

(厅农水处:黄韬)

我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省级试点多点开花

我省自2016年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省级试点以来,相关县(市、区)大胆尝试,试点工作多点开花。

一是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。试点县区分粮食作物、经济作物、畜禽养殖,实行分类水价;科学制定农业灌水定额,明确地块用水总量,实行超额累进加价;同时对用水主体定额内用水进行精准补贴,对采取节水措施的用水主体给予奖励,多措并举促进农业节水,培养农民“水是商品”意识。农民主动缴纳水费和节水的意识得到增强,水费征收率显著提高。宁都县改革试点区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.6提高到0.8,年节水158.7万m3,年减少水费支出15.9万元;水费收取率由原来的20%提高到90%。

二是因地制宜确定奖补措施。试点县通过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、灌区维养资金、改革试点资金,或采取灌区水费政府转移支付等形式,建立奖补资金,引导农户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采取喷灌、微灌、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、水药一体化技术和设施进行节水,调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。会昌县积极统筹维养经费、省级试点县经费、项目区水费等,预先将资金拨付村委会,对农户、农村产业合作社、农民用水户协会定额内水量进行补贴,并根据节约水量多少进行梯度奖励。渝水区实行农业水费财政转移支付,区财政直接根据农业水费标准及水量补贴灌区管理单位。

三是产权改革推动良性运行。试点县扎实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,明晰工程产权,落实管护主体,明确管护责任,建立并落实使用者筹资为主、财政补助为辅的工程管护经费长效机制。大力扶持项目区用水户协会,不断发挥协会在工程建设管理、建后管护、用水管理、水费计收职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,有效解决管护主体“缺位”问题。上犹县严湖灌区通过土地流转和组建用水户协会,聘请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管水员,负责灌区的日常维修养护,增强群众的自主管理意识,共同确保灌区运行管理规范有序。上高县通过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和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,实行协会民主化管理,推行水务公开,在用水管理、工程维护、水费收缴,水事纠纷协调等涉水事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四是政策护航引入社会资本。试点县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开展水价改革,不断拓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资金渠道。在工程建设前,同社会投资主体讲清政策,定好原则,协调做好土地流转,保障社会资本合理收益。高安市引进企业租赁承包农民土地,打造巴夫洛生态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项目,项目区土地全部流转,企业对项目区灌溉面积统一管理,规模化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,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,为农业灌溉节水管理和农业水费收缴打下良好基础。

(省灌排中心:王兴)

【基层亮点】

青原区冬修水利别样新

吉安市青原区水利冬修实现‘三个转变’,即从保灌保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变,从应急整治向全面水生态治理转变,从肩挑手杠向全面机械化建设转变。

从保灌保排转变为全面高标准农田。该区实行“创新管理模式,明确职责分工;统一规划布局,集中连片推进;统一建设标准,确保建设质量;严格执行程序,规范操作流程”四项原则,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领导机构,统筹整合涉农资金,全区“一盘棋”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根据规划,该区今明两年将建成高标准农田3.33万亩,力争到2020年,全区高标准农田占有率达80%以上。

从应急整治转变为全面水生态治理。今年,该区充分利用水利建设成果,规划水生态保护等七大类57项工程建设,到2020年,全面建成防洪减灾综合体系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、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、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等四大水利体系。今年,该区主动适应中央水利投入“一减一转”决策部署,引进抵押补充贷款1.63亿元,统筹整合资金2.851亿元,实施19个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。

从肩挑手杠转变为全面机械化建设。该区全面推行水利建设机械化作业,机械化率达70%以上,覆盖全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。全面机械化,不仅解决用工难题,也保证施工进度,还提高工程质量,取得多赢效果。

(青原水务局:刘茂林)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