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江流域富水支流朝阳河干流上游在江西省境内的部分河段,又称龙港河,因流经乐园镇得名。位于江西省北部。
流域面积309 平方千米,形似羽毛。流域在瑞昌市境内,东、北邻长河流域,南毗修水支流巾口水、大桥河,西靠湖北省的富水干流。发源于瑞昌市乐园乡茶辽村石桥塘,干流流经乐园乡、肇陈镇。主河长40.9千米,主河道纵比降4.06‰,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1条。
流域多年平均:年降水量1 450毫米、年径流量2.43亿立方米。2004年检测河流水质达Ⅱ类地表水标准。流域中上游地势为平行对峙的低山,下游为丘陵。处扬子准地台区九江台陷瑞昌—九江凹褶断束。地层结构为古生代志留纪、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,主要岩层为杂色砂岩、粉砂岩、页岩等,地震烈度Ⅵ度。流域地貌为中强侵蚀的碎屑岩中低山和丘陵。土壤以红壤和红色石灰土为主。
2004年流域人口4.5万人,耕地面积2 084公顷,地区生产总值9 816万元,粮食总产量1.17万吨。以农业为主,主要种植水稻、苎麻、油菜、香椿等,工业有煤矿、大理石开采及竹木加工等。流域内已形成环形县级公路网。流域内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 530千瓦,技术可开发量2 300千瓦。有珍贵树种红豆杉、银杏、古桂花树等。煤炭及大理石资源遍布,多处展现奇异的喀斯特地貌,地下溶洞较多,奇异多姿,其中峨眉洞群中的宁公洞、红岩洞、飞风洞、上屋泉洞等较为典型。地下暗河较多,地下水资源丰富。
流域植被较差,庄岸以上水土流失严重,造成北畈以下河床淤塞,局部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农田,每遇洪水易泛滥成灾。1979年、1990年先后两次对流域进行植树造林、整治河道、裁弯取直、加固堤防等综合治理,水土流失状况有所改善。建有小⑴型水库1座、小⑵型水库3座,总库容666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220公顷,水电站装机容量735千瓦
源头为青山省级森林公园、秦山风景名胜区。从青山西侧一路西行,流域两岸山峰并立,中间一线长30余千米,经桥棚、庄岸、高塘、北畈至乐园乡,转西北流,经南庄、南北港、张坊至八门。过八门第一次流出省界进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,后折北流回瑞昌市洪一乡边界,于王司畈村右岸纳双港河(流域面积82.2平方千米)二次流出江西省界,汇入富水支流朝阳河。
乐园河中上游低山陈列,下游丘陵起伏。河宽18~40米,河床多岩石、砾石,下游多砾石、粗沙。
赤湖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,位于江西省北部。湖中有青竹墩,相传为赤松子羽化登仙之地,故而得名“赤湖” 。赤湖原为江河冲积后的沼泽区,后经筑堤围垦形成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。
湖泊处江西省瑞昌市与九江县结合部,地理位置在东经115°37′~115°45′、北纬29°44′~29°50′之间。涉及瑞昌市武蛟、白杨、流庄乡、码头镇及九江县港口街、永安、城子镇。东、北部隔赤心堤、梁公堤与长江相邻,南与长河相毗,西与湖北省网湖流域相邻。主要接纳南阳河(又称向阳河)、白杨水、黄桥水,此外还有20余条小溪、泉水,总集水面积355平方千米。
湖周湖汊众多,湖中有许家洲、陈家洲、汤家洲等大小岛屿,如指形探出,形成里湖(朱湖)、灌湖、雷家湖、上菊湖、黄泥旦、李家汊、外塞、蓼湖、龙江湖等诸多湖汊,因此有“庐山九十九个洼,赤湖九十九个汊”之说。水位16米(吴淞基面)时水面面积68.95平方千米,蓄水量2.07亿立方米,平均水深3米,最大水深7米。岸线总长36千米。湖区多年平均水位15.2米,历年最高水位19.30米(1999年),多年平均年入湖径流量为2.58亿立方米。
赤湖水面辽阔,武山雄踞西南,红色丘陵分布东西,呈锅状由四周向湖心缓倾。湖底质为黑色泥沙,淤泥厚达1米以上,为茂密丛生的水草所覆盖。湖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—钱塘台拗九江台陷瑞昌—九江凹褶断束,位于靖安—九江大断裂带边缘,周边地层结构为古生代志留纪至二叠纪,湖区东北部及临长江沿岸以第四纪为主,地貌为低丘、湖沼地形,主要岩层为粗砂、砾石及砂质黏土和残坡积层,地震烈度Ⅶ度。
湖区多年平均气温16.5度,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.4摄氏度(1969年),极端最高气温41.2度(1966年)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448毫米, 4~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68.8%。最大年降水量为1998年2 064毫米,最小年降水量为1968年961毫米。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 013毫米,最大年蒸发量为1966年1 104毫米,最小年蒸发量为1973年879毫米。秋冬季多西北偏北风,春夏季多东南偏南风,多年平均风力3米每秒。年平均湖水温度16.6摄氏度。2004年检测湖水透明度为0.4~2米,水体颜色呈浅蓝色,为中度富营养化,总体水质优于Ⅲ类地表水标准。
20世纪70年代后期,九江县沿湖陆续新建圩堤9座,围垦耕地600公顷,2003年又筑堤围蓼湖200公顷做为水产养殖基地。湖中盛产鱼、虾、蟹、蚌,候鸟成群,水生植物有野菱、芦苇、莲藕等。2005年湖区水产养殖面积5 000公顷,其中精养鱼池130余公顷、河蟹养殖面积667公顷,珍珠养殖面积667公顷,年产各类水产品1 000吨,养殖各类苗种5 000万尾。
明万历五年(1577年)在湖区北面临长江修建梁公堤,堤长5.4千米;清道光七年(1827年)后湖区东北面临江又建赤心堤,堤长10.7千米。两座大堤原为防长江洪水而建,系长江干堤,亦为赤湖所用。两堤历经多次兴废, 1954年长江大水又造成溃决,汛后即进行修复。1998年长江大水后,国家斥专款进行全面加固改造,干堤堤身加筑防渗墙,堤外水下抛石固脚,外坡采取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护坡,堤内吹填压浸等。通过出现加固后,现堤防可抗御1998年型洪水。
赤湖过去依靠涵洞通江排涝和泄流,因其断面小、质量差而废弃。后在东岸九江县港口横堤处开一缺口(秋挖春堵),沿永安堤和堤外港(古称“小江”),流经10余千米,于九江市城区西郊阎家渡注入长江。因洪水期水流冲刷,横堤缺口扩大,人为造成险情,费时费财费力,并易造成内涝灾害,故1956年冬在长江边彭湾村开挖550米引水渠,新建2孔3.5米×3.5米赤湖闸,使湖水直入长江,解除沿湖内涝之患。1996年于老闸下游480米处易址重建新闸,设计排水流量120立方米每秒, 2001年1月竣工。
长江中游下段右岸一级支流,古称氵襄 溪,上中游又称乌石港(河),下游称长河,位于江西省北部。
流域面积703平方千米。流域涉及江西省瑞昌市、九江县。东临赛城湖,南毗博阳河,西依湖北省的富水、北与赤湖及湖北省网湖流域相邻,发源于瑞昌市花园乡茅竹村麦田垅。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瑞昌市、九江县。河长73.4千米,主河道纵比降1.57‰,呈长条形状。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1条。
流域多年平均:气温16.5摄氏度、年降水量1 484毫米、年水面蒸发量808毫米、年径流量6.22亿立方米。2004年水质检测中上游为Ⅱ类、下游为Ⅲ类地表水标准。流域干流设立水资源保留区2处,开发利用区2处。流域上中游为低山高丘区,下游为丘陵滨湖区。处扬子准地台瑞昌—九江凹褶断束,地震烈度Ⅵ度。
2004年流域人口21.6万人、耕地面积7 961公顷。武(昌)九(江)铁路及303、304省级公路穿越境内。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.99万千瓦,森林面积1.43万公顷,有南方红豆杉、宝华玉兰和花皮樟等珍稀古树。域内含铜、铁、金等10余种金属矿藏和石灰石、大理石、孔雀石等非金属矿。
1998年流域发生大洪水,乡村公路、农田大部冲毁,直接经济损失6.3亿元;2004年出现流域性干旱,水库、塘、堰干涸,村民饮水困难,晚稻绝收面积2 450公顷。2005年11月26日流域下游发生里氏5.7级地震。流域已建横港、高泉水库(中型)及43座小型水库,总库容5 213万立方米,建成引水工程11处,总灌溉面积5 600公顷。建成排涝站4座,水电装机4 140千瓦。1970年进行河道裁弯取直、除险加固等治理,共改造河长26.2千米。
自源头由西向东过茅竹村转向东北流,经田畈、花园村抵达花园乡,沿河两岸渐阔,一路直行,沿程可见多处喀斯特岩溶景观,河道宽浅,河宽30~80米,河床多砾石、粗砂,中上游无雨季节常见河床裸露。经油市、下杨湾、港北、高露、洪下村转向东,两岸渐窄,右岸蜈蜙山耸立。过大屋冯村达洪下乡,经张家铺于桐林畈右岸纳青山水,过铺头水文站经永丰堰达高丰镇,流过石山堰于桂林桥附近右岸纳入最大支流横港河(流域面积283平方千米),干、支流之间的青山山区风光旖旎,山中有洞,洞中有山,已列为省级森林公园。干支流会合后转向东北达瑞昌市湓城镇东郊。湓城镇为瑞昌市政府所在地,五代南唐昇元三年(939年)始设瑞昌县,1989年12月撤县设置县级瑞昌市。全市总面积1 419平方千米, 2005年人口42.14万人,地区生产总值25.5亿元。自湓城镇起,长河干流成为瑞昌市、九江县的界河,向东偏北流至九江县赛湖农场毛沟新村注入赛城湖,后经赛城湖闸汇入长江。
赛城湖原名赛湖,古称“鹤问湖”,位于江西省北部,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,属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。原为江河冲积沼泽,后经修堤围垦形成固定湖泊。
湖泊紧邻九江市区西郊,涉及九江县、瑞昌市及浔阳区等3县(市、区)。入湖河流主要为长河和发源于湖区南部的大岷山的坡面河流,总集水面积991平方千米。湖东隔八赛隔堤与八里湖相邻,南毗博阳河,北隔永安堤与长江相邻,西与赤湖相依。地理位置处东经115°45′~115°56′、北纬29°39′~29°43′之间,包括大、小城门湖,牧湖、长港湖、雪湖、船头湖等16个湖泊。1958年将赛湖与大、小城门湖合称赛城湖。
湖泊东自八赛隔堤,西至瑞昌市城廓,东西长约15千米,最宽处5.5千米,最窄处750米。1953年以前湖区面积达127平方千米,为长江蓄洪区之一。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曾两次筑堤围垦,修建大小圩堤25座,使湖水面积大幅减少,现水位20米(吴淞基面)时水面面积53.6平方千米,蓄水量2.33亿立方米。湖水位年际变化15.5~20米,岸线长54千米。
湖区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—钱塘台拗九江台陷瑞昌—九江凹褶断束,周边地层结构以新生代第四纪为主,兼有少量晚古生代石炭纪构造,位于靖安—九江大断裂带,湖区南部、西部多喀斯特溶洞群。地貌以低丘、湖泊地形为主,流域上游多为低山、丘陵,土壤以水稻土、草甸土和红壤为主,主要岩层为冲积产生的粗砂、砾石、砂质黏土和残坡积层,间有杂色细砂岩、砾岩、页岩、粉砂岩等。地震烈度Ⅵ度。
湖区多年平均气温16.8摄氏度,最高气温41.2摄氏度,最低气温零下10.3摄氏度;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470毫米, 4~9月降水量占全年69.2%。最大年降水量为1998年的2 176毫米,最小年降水量为1978年的974毫米;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 026毫米;以北、东风居多,年平均风力2米每秒,最大风力17.2米每秒,平均水温16.7摄氏度。多年平均年入湖径流量8.01亿立方米。
湖面水产养殖面积3 754公顷,品种有鳙鱼、草鱼、鲢鱼、彭泽鲫等,以鳙鱼为主,特色水产品有河蟹、珍珠等,2006年总水产量3 935吨。湖区水陆交通便利,京九铁路、省道304、303及县级公路沿湖穿行。2004年检测水体透明度0.33米,水质低于Ⅲ类地表水标准,主要为总磷和总氮超标。
湖区西北岸长11.2千米的赛湖大堤与其东侧的五一圩堤、北岸的棉科所圩堤和长15.1千米的赛城湖圩堤组成总长30.7千米的湖堤,堤顶高程22.5~24.1米,堤顶宽4米,保证水位21.71米,保护瑞昌市城区和8 733公顷耕地、11.8万人口以及九江至瑞昌的公路交通安全。历史上赛城湖与八里湖两湖相通,湖水经南浔铁路桥入八里湖,再通过九江市区内龙开河注入长江。1970年赛城湖、八里湖分治,在南浔铁路桥西附近筑起八赛隔堤,并在赛城湖距长江最近地段阎家渡开河兴建5孔大闸,湖水通过该闸直入长江。1998年大洪水后,拆除老闸重建,2001年底5孔5米×7米新闸竣工,设计最大泄洪流量1 060立方米每秒,减轻了内涝威胁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,湖区堤防经历多次洪水考验,尤其1983、1995、1998和1999年先后出现程度不同的险情。1995年7月大水,4千米赛湖圩堤上集聚1.7万名抢险人员昼夜奋战,保护了大堤安全。1998年圩堤滑坡崩塌,造成1座万亩圩堤和7座千亩圩堤漫顶。汛后赛城湖堤、棉科所圩堤列入建设项目,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。
八里湖又称七里湖,位于江西省北部,属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水系,与七里湖、蛟滩湖水面贯为一体。系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。
湖泊位于九江市区西部,涉及九江市浔阳区、庐山区和九江县。湖区地理位置处东经115°53.4′~115°57.2′、北纬29°37.6′~29°42.2′之间。流域东邻鄱阳湖,南毗博阳河,西靠赛城湖,北毗长江。湖区主要承接庐山西北面沙河、十里水等支流坡面汇流,总集水面积273平方千米。正常水位17.5米(吴淞基面)时水面面积约17平方千米,水位20米时水面面积22.3平方千米,水位22米时水面面积27平方千米,相应蓄水量1.54亿立方米。湖底较平坦,最低点高程14.5米左右。湖区南北长、东西窄,呈不规则分布,岸线总长29千米。
湖区周边低丘、湖沼地貌,南部有中低山。流域上游以高中上为主。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—钱塘台拗九江台陷庐山穹断束,周边地层地质年代以新生代第四纪为主,其中庐山地区发现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。位于靖安—九江大断裂带,北端为北东—北北东向,可见延伸180千米。主要岩层为冲积产生的粗砂、砾石、粉砂、砂质黏土,局部为泛溢沉积。地震烈度Ⅵ度。
湖区多年平均气温16.8摄氏度,最高气温40.2摄氏度,最低气温零下9.7摄氏度。流域内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669毫米。暴雨中心位于流域上游的庐山,最大年降水量3 035毫米(1975年),最小年降水量868毫米(1978年)。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 063毫米。冬季多西北偏北风,夏季多东南风偏南风,年平均风力2.3米每秒、水温16.7摄氏度。湖区最低水位14.8米,最高水位21.53米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.50亿立方米。
湖面主要用于鱼类养殖,品种有草鱼、鲢鱼、鳙鱼、彭泽鲫等,以鲢鱼和鳙鱼为主。2006年水产总量1 571吨。湖区近山、近江、近城,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,2005年检测水体年平均PH值8,水质超Ⅲ类地表水标准,主要为总氮、氨氮超标,属富营养化水质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为防止洪水对九江城区的威胁,先后在湖区周边建成八里湖堤、向阳堤、十里河右岸堤、八赛隔堤和新开河等圩堤。圩堤总长10.21千米,堤顶高程23米,大部分为土堤。历史上八里湖与赛城湖相互贯通,湖水经龙开河注入长江。1970年建成八赛隔堤和赛城湖闸后,两湖分离,八里湖水经龙开河注入长江。1994年填平龙开河,在阎家渡开河建泄洪闸,湖水改道新开河经泄洪闸汇入长江。1983、1995、1998和1999年大洪水期间,八里湖圩堤先后出现程度不同的险情,湖水位逼近或超过堤顶,堤内居民全部转移,经过及时抢筑子堤方未溃决。21世纪始,八里湖各重要圩堤进行加高加固整治,主堤设计防洪标准50年一遇。湖区防汛排涝主要依靠新开河泄洪闸和泵站工程。泄洪闸设3孔,每孔尺寸5米×6.5米,最大泄洪流量460立方米每秒;泵站位于泄洪闸东侧,设计抽排流量3×15.7立方米每秒。当长江水位低于湖水位时,通过泄洪闸自排;长江水位高于湖水位时,关闭泄洪闸,以挡江洪倒灌;当湖水位高于18.5米时,启用泵站抽取湖区洪水排入长江。
湖区交通便利,京九铁路横跨湖面,福银高速公路临湖穿行,九江城区道路直通湖畔,胜利大道以湖心岛为起点通向市区。流域内庐山地区多次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,2005年“泰利”台风造成山洪泥石流,使主要入湖河道多处淤塞,河堤冲毁。
九江,众水汇集的地方。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,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,濒江扼湖,山水得天独厚。城中甘棠湖、南门湖、白水湖、琵琶湖等如珍珠点缀,为城市增添生机和灵气。这些湖泊均为直入长江的淡水湖,涉及范围为九江市浔阳区。
城中湖泊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—钱塘台拗九江台陷庐山穹断束,地层结构以新生代第四纪冲积、河湖积构造为主,西南部边界有少量早古生代寒武纪分布。以低丘、平原、湖沼地形为主,湖区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,部分为水稻土和冲积土壤,主要岩层为网纹红土、亚黏土、粉砂,局部为泛溢沉积。地震烈度Ⅵ度。湖泊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,春夏多刮南风,冬季以北风居多。流域多年平均:年降水量1 403毫米、气温17摄氏度、年水面蒸发量1 063毫米。湖水平均温度17.2摄氏度。
九江市城中湖的形成,最初为在长江南冲向弯道与庐山北面沟壑汇流的搏击作用下,所形成的侵蚀沼泽地,而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区拓展,对江湖进行围垦改造,致使江湖分离,沼泽最终成为湖泊。
1. 甘棠湖、南门湖
甘棠湖、南门湖如一双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九江市城市中心,东有白水湖,南倚庐山,西毗八里湖,北临长江。古名景星湖,俗称南门湖,唐长庆二年(822年)春,江州刺史李渤为方便行人,于湖上筑堤约千米,将湖一分为二,堤上筑石拱桥,两湖相通。后人为纪念李渤贤德,称西北侧为甘棠湖,东南部为南门湖,堤为“李公”堤。
两湖除承接湖周城区径流外,另一部分入湖水量来自城东南丘陵地区坡面汇流,总集水面积15.35平方千米。湖底高程14~15米(吴淞基面),正常蓄水位17.5米时水面面积1.22平方千米,蓄水量390万立方米;设计最低水位16.5米,最高限制水位19米。甘棠湖呈不规则四边形,最长处1.3千米,宽600米。而南门湖形似巴掌,最长处1.8千米,窄处450米。甘棠湖至长江最短距离300米,湖水旧时可由湓浦港流入长江,此港于19世纪在英租界内被填没后,改经龙开河排入长江。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,湖水由龙开河地下管道排入长江。龙开河地下管道为2米×2米箱涵,设计过水能力8立方米每秒。汛期关闸则由河口泵站抽排,泵站装机6×155千瓦。20世纪80年代以前,湖区水质优良,湖中鱼儿欢跳,游船如织,夏天更是九江市民游泳、消暑的好地方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沿湖周边建设大量住宅区,湖水受到污染。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,甘棠湖成为一潭死水,水质变成劣Ⅴ类。进入21世纪,采取多项改造措施,一方面清淤截污,一方面引水循环,2005年末综合污染指数由2000年的18.03下降到10.67。2007年又重新引来八里湖水,使水质状态进一步好转。
甘棠湖北岸紧邻繁华市区,湖畔有烟水亭广场,因湖中“烟水亭”而得名,以此为中心的城市商贸、休闲圈向东、西延伸。古时的甘棠湖与长江相通,水域宽阔,为三国东吴一处水上要塞。当年湖上战舰云集,雄师队列,东吴大都督周瑜在湖中圆形小岛上挥师点将,人称点将台。唐时,江州刺史白居易构亭其上,后取《琵琶行》中“别时茫茫江浸月”之意境,得名浸月亭。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之子周寿为父守墓时,见甘棠湖一带“山头水色薄笼烟”,遂改名为“烟水亭”。位于甘棠湖和长江之间的市区信华广场内(原称西园),有座方亭护着一口古井——浪井。浪井,又称灌婴井、瑞井,它是九江最早的历史文物,妙在江面兴波,井里起浪,可闻涛声,堪称一绝。据晋张鉴《浔阳记》记载:此井为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领兵屯扎九江时开凿。“浪井涛声”旧时为九江八景之一。但不知自何时起,浪井已听不见涛声。
湖东北环城路穿行于湖滨休闲园和商住楼之间,闹中有静。位于旧时南门口处为李公堤(又称“小坝”)东北起点,堤头甘棠湖一侧建有夕照坪栏亭,堤西南与山川岭相连,堤上梧桐、垂柳如荫,堤中有座思贤桥,将两湖水系贯通。湖北岸有座百年历史的同文中学,这是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母校。位于东岸湖湾处新建起和中广场,湖中藕池飘香、喷泉溢彩,岸上绿树婆娑、景色宜人。紧邻广场南侧建有五星级酒店。南湖公园坐落于湖畔东南岸,公园涵盖整个山丘,以名贵植物和休闲场所为主题。南部紧邻庐山南路,此路为沟通市区与火车站的交通干线之一。南门湖南岸是始建于1902年的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市第一中学,校园西侧的湖汊口建有堤坝,堤内为城市露天浴场,堤头向西与李公堤相衔。李公堤西南端甘棠湖一侧的天花宫,又称娘娘庙,创建于清同治九年(1870年)。湖西南角湖湾处有九江市历史最早的甘棠湖公园。2007年重建的“龙开故道”东出口观景台设于公园门口北侧,与湖面上的人工半岛遥遥相望。湖西北角,为九江市又一中心新桥头,“新桥”及桥下的龙开河已于1998年春拆除、填平,建成九龙街。
21世纪初,结合城市美化、亮化工程建设,甘棠、南门二湖营造得更加清新靓丽。夜晚徜徉在湖滨、堤岸,如梦如幻的灯影有如仙境。
2. 白水湖
白水湖位于九江城区东部,九江长江大桥南岸,集水面积15.63平方千米,主要汇集周围丘陵沟汊之水。
湖北岸宽约1千米,与长江南岸平行,距江岸150~250米,东西全长约1.75千米。湖底高程14~16米,平均水深约2米,正常蓄水位17.5米时湖面面积1.86平方千米,蓄水量372万立方米,2005年检测,水质低于Ⅲ类地表水标准,不适合水产养殖。
湖区无设防圩堤,具有一定调蓄能力,平时湖水经白水湖闸导入长江,汛期由白水湖排涝泵站抽排入江,持续降雨沿湖易渍涝成灾。白水湖排涝(闸)站位于长江大桥南桥头,建于20世纪70年代,原规模为2.2米×2.2米排涝闸及3×155千瓦的泵站各一座,因设备老化1998年洪水后拆除重建,新泵站装机4×280千瓦,起排水位17米,最高限制水位19.9米,总抽排流量11.4立方米每秒。
京九铁路及九江大桥公路引桥凌空掠过湖面,将白水湖一分为三,东部以铁路引桥为界,桥下建有直通湖区南岸公路,湖东湾汊又称珠树垄,临湖坐落着九江第五人民医院,九江味精厂等单位,南岸有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。中部水域最宽,湖面多未开发利用,南部湖面有两个较大湖汊,东为后堡垄,西为前堡垄。西北部湖面最小,紧邻九江市区,湖南角有福银高速公路出口站、九江花卉市场和京九批发市场,市区长虹北路沿湖泊岸直抵长江岸边。湖区西北角,2001年10月建成白水湖公园,2006年又在公园中建起九江会展中心,中心又称“白水明珠”,晶莹的建筑造型犹如一颗珍珠卧于湖畔。北岸的滨江东路沟通市区与东部工业区。九江大桥南桥头堡坐落于湖区北岸中部,高大刚性的桥梁造型与安祥寂静的湖面结合一起,形成刚柔相济的独特画面。
3. 琵琶湖
琵琶湖位于九江市区东端,其名源于名诗《琵琶行》。唐元和十一年(816年),江州(九江旧称)司马白居易送客浔阳江(长江在九江段别称)头,写出千古绝唱《琵琶行》,江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,在其“浔阳江头夜送客”处兴建了琵琶亭。亭旁之湖因而得名。
湖区主要汇集周围丘陵沟汊之水,集水面积11.3平方千米,正常蓄水位15.5米时平均水深1.2米,水面面积0.57平方千米,蓄水量68.4万立方米,2005年检测,湖区水质低于Ⅳ类地表水标准,不适合水产养殖。琵琶湖有一定的调蓄作用。湖水经琵琶湖自排闸和排涝泵排入长江,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。泵站位于湖北侧九江石化总厂码头附近,紧邻长江干堤72号通道闸,泵站设计装机容量840千瓦,抽排流量10.3立方米每秒;自排闸位于泵站下游60米处,1孔宽1.5米、高1.8米,底板高程14.5米,最大自排能力5立方米每秒。起排水位17.5米,最高限制水位19.4米。
湖区周边多为大型工业企业。东北部坐落着九江石化总厂、九江石油公司和成品油库。九江石化总厂为一家集炼油、化肥、化工三大产品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。西部湖滨的九江发电厂,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。
湖西北长江岸边建有琵琶亭。千余年来琵琶亭屡建屡毁,1988年春选址重建,现在的琵琶亭邻近白水湖,为一仿唐园林建筑,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侧,占地3 300平方米。园门照壁上,毛泽东手书《琵琶行》全诗巨幅大理石刻,气势磅礴,飘逸遒劲。六角双层的琵琶亭主体,坐落在花岗岩基石上,碧瓦红柱,翘角重檐,周围护以白石栏杆。“琵琶亭”三字巨幅匾额,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所书。亭柱上 “一弹流水一弹月,半入江天半入云”的楹联,意蕴丰富,耐人寻味。
建埠2 200余年的九江城江湖环绕,“途通五岭、势拒三江”,占有“七省通衢”的重要地位。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,现在处于京九铁路、武(昌)九(江)铁路、合(肥)九(江)铁路、铜(陵)九(江)铁路和长江水道交汇点上,又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,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。2006年城区人口60万人,建成区面积60平方千米。
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,又称太平港,因流经太平关而得名,位于江西省东北部。
流域面积264平方千米,呈长方形分布,流域涉及湖口县、彭泽县,东、南邻响水河,西毗鄱阳湖子湖南北港流域。发源于怀玉山余脉彭泽县境内武山北麓,干流自南向北流经彭泽县天红镇、太平关乡。主河长34.2千米,主河道纵比降2.49‰。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一级支流6条。
流域多年平均:年降水量1550毫米、年径流量1.88亿立方米,2004年检测水质达Ⅱ类地表水标准。流域地貌特征为中度侵蚀的碎屑岩丘陵和冲积堆积的红土、砂砾石岗地,处扬子准地台九江台陷湖口—彭泽凹褶断束,中上游地层结构为震旦纪、寒武纪,下游主要为新生代第四纪。主要岩层为灰岩、页岩、粉砂岩等,地震烈度为Ⅵ度。土壤类型为红壤、黄棕壤性土和潜育型水稻土。流域内植被较好,森林茂密。
2004年流域人口3.56万人,耕地面积2 150公顷,粮食总产量1.11万吨,地区生产总值1.55亿元。除水稻种植外,主要经济林作物有棉花、水稻、茶叶、果木等。县道通各乡镇。流域内建有马迹岭、白沙2座水库(中型),总库容2 444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2 167公顷,总装机100千瓦。
自源头而下,过武山林场北行于彭泽县天红镇武山村左岸纳东涧水(流域面积18.7平方千米),继续北行右岸纳葡萄港(流域面积53.6平方千米)至天红镇。天红镇右侧乌洞山即为龙宫洞省级森林公园,园内溶洞中多,尤以龙宫洞闻名,该洞全长2.7千米,洞中有河,幽深曲折,怪石嶙峋,神奇壮观。后于天红村右岸纳阳家水(流域面积14.7平方千米),向北穿行5千米峡谷,至太平关乡桥头华村左岸纳马迹岭水(流域面积11.8平方千米,下游建有马迹岭水库,总库容1 249万立方米,实灌面积1 467公顷),继续北流于右岸鼓楼村附近纳袁家水(流域面积14平方千米,中游建有白沙水库,其总库容1 195万立方米,实灌面积700公顷),之后过太平关乡进入滨湖地带,左岸纳莲花水(流域面积49.7平方千米)后,于太平关乡毕家渡注入芳湖,后经芳湖调蓄后汇入长江。
流域上游河面宽不足30米,河道蜿蜒曲折,水势暴涨暴落,河床多为砾石组成,中下游河面宽30~80米,水流平缓,河床多卵石、粗砂。
芳湖为上、下芳湖及刘芝湖的总称,位于江西省东北部,彭泽县城西南,属长江干流下游上段右岸水系。系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,湖水经芙蓉河过芙蓉闸注入长江。流域涉及彭泽县芙蓉农场和芙蓉墩镇、黄岭乡、太平关乡、定山镇,总集水面积516平方千米。流域面积30平方千米以上入湖河流4条。湖区多年平均水位17.50米(吴淞基面)时水面面积14.3平方千米,蓄水量3 580万立方米。岸线总长59千米,湖面状似展翅的天鹅。
流域上游局部低山,湖周以低丘、湖沼地为主。湖区处扬子准地台湖口—彭泽凹褶断束,地层结构主要为新生代第四纪冲积、河湖积。流域多年平均:气温16.5摄氏度、年降水量1 470毫米、年蒸发量1 005毫米,年平均风力3.1米每秒。湖泊水质含钙量达22.09毫克每升,有利于河蚌珍珠养殖。2004年检测水质为Ⅲ类地表水标准。
芳湖雨季易涝,并经常发生江水倒灌。为治理水患,1962年开始先后在入湖河流上建起余家堰、白沙等中小型水库30余座,湖周修筑芙蓉联圩、芙蓉农场大圩等圩堤10座,保护耕地面积4 936公顷。1968年在芙蓉河与长江连接处修建芙蓉联圩闸,以阻江水倒灌。1980年又建排涝泵站。1998年大洪水后重建芙蓉闸,新闸6孔,过水流量460立方米每秒。为开发利用湖区资源,1953年12月湖畔创建芙蓉农场,为水面养殖和粮棉优质生产基地、藜蒿花卉药材基地、猪牛羊养殖基地。该场现已成为江西省绿色食品及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基地。
经人工改造后的芳湖共分三部分,东北部称下芳湖,汇集湖泊上游来水导入长江,湖区东岸有三处较大湖汊,自北向南依次为观音沟、杨家塘和江家套,杨家塘有黄花坂水(流域面积34.4平方千米)汇入;南部称上芳湖,湖区围垦开发程度较高,南岸有黄岭水(流域面积52.9平方千米)、余家堰水(流域面积40.8平方千米)汇入,东南岸黄岭乡旧县街是彭泽千年古县城旧址,东晋陶渊明、唐朝狄仁杰曾在此任县令;流域内有4 000公顷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上下芳湖间以堤坝为界,两湖通过桐子山下公路桥涵相通;西部湖面又称刘芝湖,上游主要承接西南部太平河来水,湖水通过渠道直接汇入下芳湖,龙宫洞省级森林公园和龙宫天然溶洞景区位于流域上游。
历史上芳湖水域杂草丛生,钉螺密布,沿湖居民血吸虫患病率高达21%~50%。20世纪70年代开展大规模综合治理,治理后钉螺数量有所降低,但血吸虫害至今未能彻底根除。
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,又称东升河、新桥河,因流经“东升镇”而得名,位于江西省东北部。
流域面积277平方千米,流域呈葫芦状。流域彭泽县境内,东邻浪溪水,南毗漳田河,西靠芳湖,北临太泊湖,发源于彭泽县上十岭垦殖场邱家垄,干流流经东升、黄花2镇。主河长39.2千米,主河道纵比降1.36‰。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一级支流5条。
流域多年平均:年降水量1 560毫米、气温14.3摄氏度、年径流量2.24亿立方米。水质达Ⅱ类地表水标准。流域地形南高北低,地貌特征为侵蚀剥蚀的变质岩、碎屑岩和溶蚀侵蚀的碳酸盐岩丘陵。地处扬子准地台九江台陷湖口—彭泽凹褶断束,地层结构以中元古代和震旦纪、寒武纪分布为主。地震烈度为Ⅵ度。土壤类型为红壤、红色石灰土和潮土。流域内植被较好。
2004年流域人口2.16万人,耕地面积1 654公顷,主要经济为棉花、水稻种植及畜牧业,其中东升酱豚多次在全国及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获奖。流域贯穿县级公路,铜(陵)九(江)铁路穿越境区。储藏的铜矿、瓷土矿、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已被开采利用。动植物资源丰富,松、杉、枫、株树遍布山野,还有百年银杏、黄桷等名贵树种,山间栖息着珍稀的梅花鹿和猕猴。流域内建有红光、新屋笼等7座小⑴型水库,总库容1 118万立方米,灌溉农田1 113公顷。
自源头向东北流,过红光水库于芦峰口左岸纳华桥水(流域面积16.8平方千米)到达上十岭垦殖场,继续北上至东升镇白铜坊右岸纳东庄水(流域面积19.1平方千米)进入东升镇,镇西桃红岭是我国野生梅花鹿南方亚种最大分布区,现为野生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种群数量由建区前不足60头发展到现在的400余头。过东升镇转向西北,又在畈上村左岸纳桃红水(流域面积28.3平方千米),折向北行8.5千米,右岸纳芳村水(流域面积21.8平方千米),穿过铁路桥进入太泊湖农业综合开发区,左岸纳黄花水(流域面积62.5平方千米)后汇入太泊湖,1966年流域下游湖区治理,改道后于马垱镇金山村黄山脚下汇入长江。
流域处怀玉山西南端余脉,上游河段蜿蜒曲折,河宽一般不足30米,河床多为砾石,中下游河槽逐渐开阔,河面宽50~80米,河床多卵石、粗沙。
长江下游上段右岸一级支流,又称瀼溪港,瀼溪河。位于江西东北部。
流域面积241平方千米。流域在彭泽县境内,东南邻漳田河,西毗东升水,北靠太泊湖,发源于彭泽县浩山乡海形村堰上施家,干流流经浩山、瀼溪、马垱等乡(镇)。河长45.5千米,主河道纵比降3.50‰,河口位于马垱镇亭子墈。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5条。
流域多年:平均年降水量1 550毫米、年径流量2.07亿立方米。2004年检测水质为Ⅱ类地表水。流域地处扬子准地台九江台陷湖口—彭泽凹褶断束,地形东南高西北低,地貌特征为侵蚀剥蚀的变质岩、碎屑岩和溶蚀侵蚀的碳酸盐岩丘陵,地层结构以中元古代和震旦纪、寒武纪分布为主。地震烈度为Ⅵ度。土壤类型为红壤、红色石灰土和潮土。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,植被较好。
2005年流域人口3.1万人,耕地面积1 518公顷。流域公路交通主要依靠县乡公路,铜(陵)九(江)铁路穿过流域下游。山间气候适宜油茶、茶叶生长。浩山乡有毛竹1 340公顷,瀼溪镇盛产棉、粮、油,有天然乌株、栗子林千余公顷。流域内有浪溪水库(中型)1座,小⑴型水库2座,可灌溉农田3 000公顷。
流域处怀玉山余脉江西末端,河道迂回曲折,由源头自东北流向西南,经小山于海形左岸纳丰科水(流域面积15.9平方千米),向南经盘谷于下保里右岸纳田里冯水(流域面积11.2平方千米),田里冯水流域上游曾为中共都、彭、湖等七县中心县委所在地。过岷山折向西于浩山乡柳墅村左岸依次纳柳墅港(流域面积38.9平方千米)和桑园水(流域面积19.5平方千米),转向西北汇入浪溪水库,于库内港下村上游右岸纳大桂水(流域面积19.7平方千米),出水库经瀼溪镇主流在马垱镇亭子墈进入太泊湖,后经太泊湖汇入长江,另一部分经麻山渠汇入长江。
干流河床多为泥沙、砾石覆盖,上中游河宽小于50米,下游50~80米。
太泊湖位于江西省东北部、安徽省西南部两省交界处,属长江干流下游上段右岸水系,为河迹洼地型淡水湖泊。湖区涉及江西省彭泽县和安徽省东至县,湖水经跃进村、八亩田、香口三处涵闸自排入长江。流域内主要河流为浪溪水,其上有浪溪中型水库。总集水面积379平方千米,湖水位15.5米(吴淞基面)时湖面积25.7平方千米,蓄水5 140万立方米。湖岸线长23.554千米。
湖周为平原、湖沼地貌,地层结构以第四纪冲积、河湖积为主,水稻土土壤。流域多年平均:气温16.5摄氏度、年降水量1 500毫米、年入湖径流量2.46亿立方米。
全湖被10座内湖堤分割为东、西、中、下4个湖区,东、西、中湖区以种植为主,属彭泽县产粮基地,下湖区为水产养殖区,水产品年产量2 000吨,特色水产有彭泽鲫、螃蟹、黄鳝等。2004年检测水质为Ⅲ类地表水标准。
太泊湖原为天然湖泊,地势低洼,易受江水倒灌,仅靠涵闸控制,无排涝泵站,且为血吸虫病重灾区。1966年~1975年、1992年~1995年进行两次综合治理,将西部部分河流改道直排长江,治理后湖泊集水面积减少278平方千米。
------摘自《江西河湖大典》
主办单位: 365bet体育直播 承办单位:江西省防汛信息中心 365bet体育直播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严禁复制或建立镜像
地址:南昌市中山西路68号 邮编:330009 E-mail:jxsltxf@jxsl.gov.cn 电话:0791-88825678 传真:0791-88825677
ICP备案号:赣ICP备12001609号